1 長屻坑
‧ 在「
九徑山」及「
鳳凰山」東南方分別
有兩處溪流均被叫作「
長屻坑」:
|
|
(1) 「 九徑山 / 九涇山」東約430米「 長屻山 / 竹篙仞頂」向東流入「 黃泥墩水塘」的溪流。又稱作「 九黃石澗」。
|
(2) 「鳳凰山 / 爛頭山 / 鴉雀口山」東南面443米「長屻山」以西的溪流亦名「 長屻坑」。其向下滙流「 牛塘飛瀑」兩澗、「 南天門石澗」而至110米的引水道。
|
2 老虎坑
‧
真正的「
老虎坑」
只有兩條,分別位於「
九徑山」北和「
港島」「
赤柱山 (
誤稱「孖崗山」)西
面。 至於「
赤柱山」東面,旅行界稱作的「
老虎坑」,為誤名,其真正的土名為「
大水坑」。
|
|
(1) 「 九徑山 / 九涇山」北流入「 藍地水塘 / 老虎坑水塘」,再流至「 老虎坑村」及「 虎地下村」的大澗,為「 老虎坑」。
|
(2) 「 淺水灣」東面,高386米的「 赤
柱山 / 赤峰山」 與其北峰,高
364米的「 狗合山」相夾成一山
坳,土名為「 老虎笏」。山坳以
西,有一陡峭溪流流入「 淺水
灣」其土名就是「 老虎坑」。今
遊人只稱作「 赤淺坑」。
註:「 赤柱山」 今地圖誤稱 「孖崗山」,極宜更正。
|
|
(3) 386米「赤柱山」以東,起一大
澗,在約270米「馬坑山 / 石頭
山」 和「老虎山」之間向東流 至「夏萍灣 / 下平灣」。此澗因 在「老虎山 」以南,一直以 來,遊人均也稱作「老虎坑」。 然經「地圖王」「黃垤華」查攷
之, 「老虎坑」為誤植,真正 所指應為上文 (2) 中的「 赤淺 坑」。 此坑真正土名為 「 大水坑」,也極宜更正。
|
3 黃竹坑 vs 黃竹涌
‧ 「
黃竹」,一般指的就是「
黃金間碧竹」,但亦可能泛指其它黃色的竹。相信因附近多有
黃色的竹而被命名。
‧ 被稱作「
黃竹坑」的
有兩條,分別位於「
港島」「
金馬倫山」西南和「
西貢東郊野公
園」「
田尾山」東南面。
‧ 至於與「
黃竹坑」一字之差的「
黃竹涌」則
只有一條,位於「
船灣郊野公園」「
觀音
峒」北面。
黃竹坑:
|
(1) 「香港仔上水塘」東南流至
「黃竹坑遊樂場」的溪流,主澗食
環署標記為4號,內再有4號1至4
號8支流, 均有人遊踪。
|
|
|
溪,以往可流至「官門水塘」北
岸「黃竹坑村」。今下段長期浸
於「萬宜水庫」中,只上段可
遊。上段於60米許分作左右二
源,上圖為「黃竹坑左源」。
|
(3) 上圖為「吹風坳」以南的「黃竹
坑右源」。
|
黃竹涌:
|
(1) 「船灣郊野公園」內,發源自
「觀音峒」北坡,東北流至「大
水湖 / 牛角環」的溪流。此溪現 今地圖均稱作「黃竹涌」。查 此為誤植。其真正土名為「大 水坑 」。
|
4 擔水坑
‧ 有五條:
|
(1) 「九大石澗」之一「彌(石散)石 澗」的土名。
|
(2) 「西貢西郊野公園」「石屋山」以北流至「荔枝莊」的「石荔坑」可分用70米的山徑劃成上下兩段。山徑以下一段的溪流土名為「擔水坑」。以上的一段的溪流土名則為「打蠔瀝」。
| |
未有圖片
|
(3、4) 「沙頭角」「紅花嶺」東端有村名「担水坑」村,其西有溪流亦名「坦水坑」,其左右源也有游人曾探遊之。
|
(5) 「新界西」「圭角山(誤名「雞公嶺」)」和「大刀屻」之間成一山坳「徑仔坳」(位於「上輋」和「打石湖石塘」之間)。
山坳以北,多條溪流「龍潭石澗」、「彭屋坑」、「營盤坑」、「油柑坑」、「桂角東坑」、「南大刀屻西坑/牛牯角坑/ 石塘左坑」和「石塘右坑」滙成一河成「担水坑」,下段則稱作成「雙魚河」。「担水坑」疑為土名「淡水坑」一音之轉而變成。
此河由於位處多條村落之間,難免有生活污水流出,且大部份段落已成水渠狀,故沒有人溯遊。 | |
5 蚊坑
‧ 在「草山」和「西頁東郊野公園」「米粉頂」東面分別有兩處溪流被稱作「蚊坑」。兩
處地名都有一個共通之處,就是有些谷位成V狀,狹小如蚊:
|
(攝於菲林年代, 稍後上載)
|
(1) 源起「草山 / 凹背環山 / 寒山頂」
東面,經「禾上墩村」,在「狗
肚山 / 九肚山 / 鷂婆石頂 / 小灣
山」南面流至「火炭」的溪流。
其西面為聞名的「坳背環坑」。
|
(2) 「西頁東郊郊野公園」內,源起
「米粉頂 / 調羮尾」東坡,向東
北流入「蚊灣」的荒溪。
|
6 六合石澗 vs 六合坑
‧ 分別有兩處溪流以「六合」命名之,一是「大嶼山」「老虎頭」以西,另一是「九龍水
塘」「石梨貝山」以東的溪流。前者因流經「六合玄宮」而命名「六合石澗」;後者則因
流經「六合村」而得名「六合坑」。
六合石澗:
|
|
(1) 大嶼山東北「老虎頭」西面流入
「大濠灣 / 田字灣」的溪流,故稱
「田字灣坑 / 田字坑」。另外,因
出口處旁有「六合玄宮」,又稱作
「六合石澗」。澗於50米分作左右
二源。上圖為 「田字坑左源」。
|
(2) 上圖為流水較多的「田字坑右
源」。
|
六合坑:
|
(1) 「九龍水塘」和「下城門水塘」
之間有高310米許的山丘名「石梨
貝山」。山東出一溪流,向東南
流入「六合村」至「大埔公
路」。
|
7 花山澗 (上花山坑) vs 花山坑
‧ 在「大欖郊野公園」「蓮花山」東南及「西貢東郊野公園」「花山」以南分別
有溪流以「花山」而命名。前者因流經「上花山村」而被稱作「花山澗 / 上花山坑」;後
者則發源自「花山」而稱為「花山坑」。
花山澗 (上花山坑):
|
579米「蓮花峰 / 蓮花山 / 蓮心
項」南490米許的「斜山峒」,
東南流經「上花山村」,最後與
東側的「白石橋坑」滙流至100
米處的「烈女宮」的溪流。
此溪因流經「上花山村」又名
「上花山坑」。亦有遊人因澗內
多「水翁」而稱作「水翁澗」。
「上花山村」未知得名來由,但
可能與「蓮花山」有關。
|
花山坑:
|
(1) 「西貢東郊野公園」內,「粮船灣洲 / 高洲 / 龍船灣洲」東端有山丘高209米名「花山」。「花山」以南出一小溪向西南流出「白腊仔」灣,為「花山坑」。
|
8 猛鬼坑 vs 洪水坑 (紅水坑 / 丹桂坑) vs鬼怒坑 (怒鬼坑)
‧ 有三條石澗因「洪水」、「猛鬼」、「鬼」字和「怒」字很容易使人混亂:
‧ 真正發生洪水使多人死亡,最後出現鬧鬼傳聞的,是「大埔滘」的「猛鬼坑」,於1955年
8月28日發生的「山洪」,共奪去了28人師生的寶貴性命。發生慘劇的橋位也自此稱作
「怒水橋」。
‧ 「九徑山」以北,傍「紅水山」而向北流出的「紅水坑」,與「洪水」其實無關,但卻一
音之轉成為「洪水坑」,容易使人誤會曾發生「洪水」。此坑又名「丹桂坑」。
‧ 上述的「猛鬼坑」有個「鬼」字,又有條「怒水橋」。而遠在「大欖郊野公園」傍「清快
塘」而向南流出的溪流「鬼怒坑 / 怒鬼坑」也有個「鬼」和「怒」字,小心不要搞亂。
|
(1) 源出「草山 / 凹背環山 / 寒山頂」東北,流出「大埔滘新村」的溪流。1955年8月28日發生的山洪,共奪去了28人師生的寶貴性命。此後更出現鬧鬼傳聞,是故溪流被稱作「猛鬼坑」,而發生慘劇的橋位也自此稱作「怒水橋」。 今橋位仍設有一碑記念之。
|
(2) 發源自「九徑山 / 九涇山 」東北,傍「紅水山 / 紅水嶺」而向北流經「丹桂村」和「洪水橋」的大澗。因傍「紅水山」而出而稱作「紅水坑」,後卻一音之轉成為「洪水坑」,連帶「紅水橋」也稱為「洪水橋」。因此,此地實與「洪水」無關。另外,此坑下遊因流經「丹桂村」,故又名「丹桂坑」。
|
|
|
(3) 發源自「清快塘 / 清蟹塘 / 清蚧塘 / 清溪塘 / 春佳塘」東北,高303米山丘的「牛地墩 / 牛地洞 / 黃竹園山」,經「清快塘村」後,繼而一瀉成一高瀑「鬼怒壁」,再向西南流至「深井聚水塘 / 大坑瀝水塘」的「鬼怒坑」,亦作「怒鬼坑」。據稱其「鬼怒壁」的巨瀑在夏天時水盛如猛鬼怒吼,故有此名。查此澗真正土名為「大坑瀝」。
|
9 大水坑 vs 大坑 vs 大坑瀝 vs 大瀝
‧ 香港境內,大泛溪流較闊,水量較盛,村民都會以「大水坑」、「大坑」、「大坑瀝」和
「大瀝」命名之,是故有此名稱的溪流甚多,部份正式記載在官方的地圖,如「沙田」、
「大嶼山」及「青山半島的」「大水坑」及港島的「大坑」,但更多是沒有記載在一般地圖
中。
大水坑:
‧ 以「大水坑」命名的,現知道的有十二條:
|
(1) 「沙田」「大水坑」村北面的「馬大石澗」,其土名為「企頭坑」,亦叫「大水坑」,為官方地圖也有記載的地名。
|
(2) 「九大石澗」之一的「青大石澗」,其土名亦為「大水坑」。其出
口處西側也有「大水坑」村,亦為官方地圖也有記載的地名。
| |
|
(3) 「大嶼山」「老處頭」東南面「熙篤會神學院」所在的「大水坑」亦為官方也有記載的地名。此石澗通常被叫作「神樂院大水坑」,以與 「沙田」的「大水坑」相區別。
|
(4) 「沙田」「大水坑村」東南面的「梅子林大水坑」,其上源為「茅坪坑」。「大水坑」疑為遊人所叫的名稱。據之,「茅坪坑」一段真正土名為「白田坑」。
| |
|
(5) 「青山半島」的「望后溪 / 青后溪」的土名。
|
|
(7) 「船灣郊野公園」的「 黃竹涌」,其真正土名為「大水坑」 。「黃竹涌」可能指的是「蕉頭坑」下段溪流。
|
(8) 「港島」「赤柱山」以東的大澗,長久以來,旅行界都誤稱此為「老虎坑」,其實其真正土名為「大水坑」。
| |
|
(9) 「港島」「奇力山」東南的「羌花澗」,亦有土名名「大水坑」。
|
|
(11) 「西貢東郊野公園」的「東龍二輋坑」的土名。
|
(12) 「西貢西郊野公園」「担柴山」北的「擔柴山北坑」的土名。 | |
大坑
‧ 以「大坑」命名的,現知道的有七條:
| (1) 「港島」「渣甸山」東北的大澗,又名「虎豹石澗」或「渣甸坑」。下遊一帶住宅地區也叫「大坑」,為官方地圖唯一有「大坑」名字的地方。 |
(2) 「九大石澗」之一的「大城石澗」,其土名為「徑山大坑」,又稱作「大坑」。 |
|
|
(3) 「九大石澗」之一的「蓮花石澗」,亦有書記載其土名為「大坑」。
|
(4) 「九大石澗」之一的「屏南石澗」,其土名除了較多人認識的「老龍坑」外,亦有書籍記載為「大坑」。 |
|
|
(5) 「西貢東郊野公園」「粮船灣洲」源出「岩頭」以西,轉而向南流出「北丫」的溪流,土名亦名「大坑」。有遊人以「粮船灣坑」稱呼之,但「粮船灣坑」內有數條可行石澗,這名稱實不知所指為何,倒不如以「粮船灣大坑」命名之較為可取。
|
(6) 「老龍島」主峰「企山頂」向北流向碼頭旁的溪流,其土名為「南堂坑」,亦名「大坑」。此溪暫未聽聞有遊人溯遊之。 | 未有圖片 |
未有圖片 |
(7) 「新界西」「麒麟山」以東流落「古洞水塘」的溪流土名亦名「大坑」。此溪亦未聽聞有遊人溯遊之。
|
(8) 「清水灣半島」「大嶺峒」以北的「大嶺峒北坑」,中段有地名叫「大坑篤」,澗口亦有地名云「大坑口」,故此溪很大機會亦被稱曰「大坑」。現暫記載於此。
|
|
大坑瀝
‧ 分別在「大欖郊野公園」「煙桿墩 (誤名「石龍拱」)」以西和
「林村郊野公園」「圭角山
(誤名「雞公嶺」」西北有兩條溪條被稱作「大坑瀝」:
(2) 「林村郊野公園」「圭角山 (誤名「雞公嶺」」主峰「羅天頂」西北方流至「牛潭尾」的溪流土名。此溪亦未聽聞有遊人溯遊之。 |
|
大瀝
‧
只在「八嶺嶺郊野公園」「大瀝嶺 / 大瀝頂 (誤名「龜頭嶺」)以北有一條溪流以此命名。
| (1) 「八嶺嶺郊野公園」「大瀝嶺 / 大瀝頂 (誤名「龜頭嶺」)」向北流向「上禾坑村」的溪流。由於一般遊人都錯誤地用了「龜頭嶺」命名此山丘,連帶溪流也錯誤地稱作「龜禾石澗」。現此溪流應正名為「大禾石澗」或「大瀝嶺北坑」,或用其真正土名「大瀝」。
此外,也有人因經流向「鏡蓉書室」而稱為「鏡蓉坑」。 |
繼續更新中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