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源自「慈雲山」以北,流至「沙田」的「慈沙石澗」,其名字早在早歲的「野外雜誌」出現。亦有人以其出口旁的「作壆坑村」而稱作「作壆坑」。據「沙田今昔」一書指出,「作壆坑」,原名「竹壆坑」,因以竹築壆堵塞坑水而得名。另據一本出自三十年代的旅行文章(現集合成「新界風土名勝大觀」一書)記載,當時村名為「築礜坑」。
「慈沙石澗」雖然一早聞名,且水豐澗大,奈何其上源有「茅笪」及「十二笏」二村,水源稍有污染,且下游處最近更有大群新移民竟在此洗衫,破壞珍貴的郊外環境…故一直提不起勁前往一探。
今有半天休假,特前往一遊,發覺往昔洗衫的地方已因「水泉澳村」的興建而變成地盆一部分,洗衫客暫時消失。在水壩後入澗,雖然水色有點混濁,但也可接受。最估不到的是此澗原來林豐水盛,更有瀑流大潭點綴其中,實為大澗的容貌。易行的澗道可一直引至「沙田坳」而終,為近郊的一個好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