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

大菴坑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大菴路」起步:

坪朗花園」側沿溪邊石屎小徑進入 (圖右):

此段已是「大菴坑」下游,但附近仍有村屋,不宜入澗:

大菴坑」下段平原地帶,充滿田園氣息: 

一路沿石屎小徑沿谷位上行,沒有村狗阻路,也可欣嘗景色,非常寫意:

過盡村屋,可選擇在此入澗,亦可在「大菴山村」旁入澗:

135米,到達入澗位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難得前來,當然先沿小徑行多幾步去探索「大菴山村」,先有一被植物所吞噬的小屋:

再上有一排已剩半邊牆的廢屋 (此屋左方有叉路往「小菴山」及「蓮澳」,但入口被植物覆蓋,要小心尋覓):

沿右村徑內進,再有一排較完整的村屋,應為「大菴村」村腹:

沿此排村屋再入亦可入澗:

因打風過後,植物覆蓋嚴重,差點錯過左方的路徑。沿左方村徑入內一看,先見一只剩半邊牆的破屋:

再見一大宅:

另一廢屋:

再前行,回望林中原來有一所較完整的廢屋:

路邊仍有兩間廢屋:

第二間藏在林中,已被植被覆蓋:

地圖顯示過小溪後仍有一大屋,一於探過去。此為過一小溪後回望:

遇一寬闊台基:

台基上的大屋已塌,也只餘牆基:

據1958年「Hong Kong Gazetteer」所記載,當時「大菴山村」有家庭17戶,共96人。原來是條大村。 另據網上資料所得,「大菴山村」村民姓鍾,早年已遷往較下的「田寮下上村」及離島「坪洲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返回之前135米的入澗位,此為往下望 (也有隊行過下段):

澗口上望,好似頗細的:







到達「大菴山村」而來的山徑:

山徑駁回溪澗處,前方即有塌樹位:

幸澗水即可穿過:

此處水深及腰。今日有勁人Jo Barrio 一同前行:



160米,左右分源位:

右小源插入:


續入左主源




小心踏濕壁而上:





190米,遇小石堤:


一小段平緩的溪流:

200米,左右分源位

右源入口 (曾有隊探過一小段,內有直壁阻路):

左主源內進:








一石峽瀑,仿似「馬烏石澗 」(誤名「牛烏石澗」)的最初一個瀑布:

需小心從右方拉樹藤而上:





此瀑右方有一掘頭洞:










此時瀑左為直壁:


要小心踏濕壁上攀的瀑壁:

過後,遇一難攀濕壁位(下圖上方),前人繫有繩索,但需踏傾斜濕壁而上,滑不留足…

旁有野「蕉樹」:

結果在壁右方花費很多時間剪開棘林,再下回澗道 (下圖為下降一景):

310米,一頗有特色的高瀑,接近兩層樓高:


要小心從右方上攀:

上瀑:

臨到頂位要份外小心:

320米,再有左右分源位:

右源入口,「刺桫欏」相夾的世界:

左主源再入:




野蕉林」澗道:

最後一可嘗瀑位:

GPS收得不好,估約360米,前方太耐無人行,密林封路,而右方疏林誘人,就此離澗:

右方泥坡處有紅帶:

出澗中回望谷位:

奮力逆光而行:

到達515米山丘「走馬崗 / 螳螂山」,此地為三叉路口,左可下「小菴山」電塔位;右上588米「過洞山/ 過峒山 / 大奄山」:

左路下走「大菴山村」和「小菴山村」之間的陡峭山脊:


十號颱風過後,250至300米之間一段有幾株大樹塌下封路,路跡難辨,需時間尋覓下降:

235米,抵「大菴山村」和「小菴山村」之間的山坳位。此為四叉路位,除了往兩廢村外,也可北經「小菴山」電塔頂下回「大菴村」:

往右「小菴山村」和「小菴坑」小探一回後,本想往「蓮澳村」離去,但兩條前往「蓮澳村」有帶的山徑,於中途都因颱風過後,樹枝倒塌、野草覆蓋而使路徑變得模糊而失去踪影…為免夜困荒野,改回「大菴山村」和「小菴山村」之間的山坳,再沿北脊經電塔而下:

沿前方山脊而下,路踪都算清楚,比往「蓮澳」的好好多…

190米有一標高點:

135米到達墳區所在的石屎路,逃脫了︰ 


大菴路」盡的「大菴村」: 

由於有兩隻自由行的村狗大聲走近歡迎…所以只好遠攝「六德書院」和「張氏宗祠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