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西貢半島東水系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西貢半島東水系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爛灶乪坑

爛灶乪坑」入海處:

今日東風強勁,「爛灶乪灣」湧起白頭浪:


灣東面有個高聳的大岩,疑為「大魚岩」所在:


分隔東西兩灣的山咀:

東灣灣口的幾塊奇形怪狀的石塊,被現今遊人稱為「龍爪石」,背後的岩洞亦被稱為「龍爪洞」。其實,名稱用傳統的「大魚岩」更為可取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爛灶乪坑」內最高的瀑布位:

一個頗靚的峽位:


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

吹筒坳坑

記得廿年前因「吹筒坳坑」位於街車總部附近,也為「山澗叢集」內二百山澗之一,早已想溯此澗。但和朋友去至一接近三層樓高的瀑位時 (下圖),見右方崖邊所謂有帶的路甚為高直,臨到瀑頂的崖位更無任何樹枝依憑,甚為險惡。當年爬上少許已不停落石,踏腳位也不甚穩固,隨時崩裂,不得已,惟有放棄…留意﹗這澗絶不是「叢集」內所示的三星難度。


很多年過去,「西貢區」發生過幾次突大黃雨,泥石流山崩隨處可見,此澗入口也有一堆從山上滾下的碎石,向入一望,也見右方一山坡塌了,完成此澗的心願也被埋了…

直至最近,「山澗叢集」內二百山澗已剩幾條未完成,便鼓起勇氣再臨此地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經過N次的入澗口。記得有一年泥石流過後,此澗口堆了一小丘的碎石…

澗口。缺水多個星期,這澗口的小潭也消失了:

初段的道,非常易行:


又到了「吹筒坳坑」稍入的高瀑,都有接近三層樓高。此瀑左方為一列橫崖,應頗難突破,瀑右有一崖邊棧道,頗為高危,故長久以來,也阻擋一眾想圓百澗夢的人士。


瀑右的崖邊通道,可先爬上一樹位,再經「之字形」棧道而上 (廿年前有綁帶的「路」是更加靠左的,現應已塌了,就是圖中央較黑色的位置。現今的棧道是新的「路」):

爬上右方的獨樹後,發覺山徑非常貼壁,左方無憑,踏腳位也不甚穩固,失手就跌下約兩層樓的高度,算了,都是不冒險了。退回數步,在右方稍緩處試爬上去。此處鬆石坡上也有一石脊要小心克服:


上攀時見高瀑左方的廣闊橫崖,應頗難攀越。幸好揀了右方上爬,但也要向上爬了約20米才至較安全的樹叢位:

在右方爬上石脊時遙望「吹筒坳坑」的天險,被環崖環抱的高瀑。

爬到上樹叢位就橫向下cut回澗中,此時可見澗中有一瀑壁:

駁回澗後就先向下順澗而行,最後也被一高於一層樓的峽位受阻,此峽再下才是危險的高瀑頂。若剛才冒險爬瀑,原來還有一險關…

再上還有一峽位,這個則很易就通過:

返回剛cut回澗的小瀑壁位:

瀑頂下望整個澗道:


稍為平緩一段:

125米,林中有左源插入:

源自小坳位的左源

右主源山崩過…

塌樹阻路,樹幹下方剛剪走枯枝,可穿過了:

過後,左方有一崖壁:

左方的崖壁與右方的澗道:

澗道突然左折90度,原來主澗道要爬過此崖:

輕鬆爬上:

左方的崖面,原來剛才也可揀此壁爬上:

瀑頂回望:


回望,最後的開揚位,要入林潛行了:

澗中很明顥很耐也無人行過,時要剪過斜臥的竹枝:

回望竹林中小坑道:

循澗上至村徑橋位,可出澗了。

小橋位以上已密,就此離澗。終於溯完此澗,圓了多年的夢想。38度高温,現要趕去「雙鹿石澗」浸水了。


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

金山尾東坑

此為聞名的「北坑」於25米分出的右源,通常行山人士簡單稱曰「北坑右源」。但「北坑右源」實有多條。為了加以區分,宜用其源頭「金山尾」」而稱之為「金山尾東坑」。

此坑入口因少人探遊,入口稍密,但穿過一小段後,不停出現連串小壁,中更夾有一塊高崖 (下圖),繞行時沙石浮滑而有危姿,感覺有點似「螺地墩南坑」,探遊人士而小心從之。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北坑」與其貌不揚的「金山尾東坑」入口:

稍密的「金山尾東坑」入口:

穿過密位後成小坑狀:

須剪過「露兜草」而過:

有小潭:

左有乪田:

開始有壁可爬啊﹗

連串小壁,使人盡意:



有稍高企的壁位:

旁也可輕易爬越之:

到全澗最危的壁位:



壁高2層許,如何突破?

惟有在右方攀上:

上攀時,觸動碎石,使眾多螞蟻突然從泥坡爬出…不得已,惟有再爬高些以繞過之,但坡陡兼沙石浮滑,尤似「螺地墩南坑」高繞危壁的情況,要小心才可翻回澗道,但已經過幾個壁位:

翻回澗道後東望謎之「大坳門山」西脊路:

稍稍爬下以觀看剛高繞過的其中一小壁:

駁回澗道處又起陡壁:

爬至壁頂後下望:

繼續爬:

壁頂為左右分源處:

右小源插入:

左主源續入:

此時左方林處外又起黑壁,應為另一左源


繼續在右方沿正谷位而上:

左方的壁位其實頗吸引…

右方正谷位而上也有一小壁要攀越:

正面爬上去吧﹗

仍有數個小壁:


澗源成小泥坑狀:

終由此谷翻上來:

到達廿年無上過的「金山尾」頂:

今天「五列木」火紅滿山﹗

抵「金山尾」後,可北落赤徑。今則向南重訪這山丘最顯眼的地標 - 大片崩壞地帶:

遙望南方的「牌額山 / 牛頭山 / 十字架山 / 排瀝山」。此時續向南行,便至與「牌額山」之間的山坳「橫山口」,山坳上路徑四通八達,南可繼續上「牌額山」;西則有暗路沿「赤坑左源」至「流水岩」頂,再沿山徑或順溪小心下降至「赤徑」;東則可沿「北坑右源」下回「北坑」,任展歸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