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

土地坑左澗

土地灣水系」簡介:「土地坑三澗

從郊區地圖看「土地灣」,可發現有三條獨立溪流由東向西流入「土地灣」。若從「石澳道」下「土地灣」之石級山徑 (「港島徑」第七段尾段) 作一界線,界線以北有一條與小徑平行走向的短小石澗,可稱作「土地坑左澗」;而界線以南則有兩條石澗,左方的石澗亦與小徑平行走向,且源流最長,源頭在「石澳道」以上,可稱作「土地坑中澗」,而右方的「土地坑右澗」在沙灘背後即再分作左右二源左源起自「石澳道」,而右源則源出「石礦場」與「土地灣」之山脊。

今在「石澳道」下「土地坑中澗」,上「土地坑右澗右源」,竄出「石礦場」,再下「土地坑右澗左源」,復上「土地坑左澗」而盡溯「土地灣水系」。現概述如下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土地坑左澗],水務處標記為 42號

由「土地灣」沙灘往北走,經過「激流會」,便見此澗口。澗口為一小型滑坡,澗貌平平,反而澗右的另一個較大的「機槍堡」較為矚目,有網友謂「當年抗日時英軍米杜息營D連駐防」的地方。從事歷史研究者,此堡更為中澗不容錯過。

由滑坡面而上,即入林中,不久便至「港島徑」。因時間關係,只走了此一小截,上段應比較茂密,惟有留待他日再溯…因還有他澗要走 (「銀坑最左源」及「最右源」)…


土地坑右澗左源

土地灣水系」簡介:「土地坑三澗

從郊區地圖看「土地灣」,可發現有三條獨立溪流由東向西流入「土地灣」。若從「石澳道」下「土地灣」之石級山徑 (「港島徑」第七段尾段) 作一界線,界線以北有一條與小徑平行走向的短小石澗,可稱作「土地坑左澗」;而界線以南則有兩條石澗,左方的石澗亦與小徑平行走向,且源流最長,源頭在「石澳道」以上,可稱作「土地坑中澗」,而右方的「土地坑右澗」在沙灘背後即再分作左右二源左源起自「石澳道」,而右源則源出「石礦場」與「土地灣」之山脊。

今在「石澳道」下「土地坑中澗」,上「土地坑右澗右源」,竄出「石礦場」,再下「土地坑右澗左源」,復上「土地坑左澗」而盡溯「土地灣水系」。現概述如下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土地坑右澗左源] ,水務處標記為 44號

從「石礦場」「石澳道」往北走,見此澗源頭完全在「石礦場」的鐵絲網之內,故不能從「石澳道」直下澗道。惟有再次沿「港島徑」往「土地灣」下行,至 80米許留意一小徑往南走,經過「土地坑中澗」,幾個山墳,便可入澗。

入澗位為一石坡面,若往上溯行,不久便入林。慨然知道出口被鐵絲網所圍,算罷…從入澗位往下走,經過小段林蔭後,澗變得頗陡,幾次需迂迴下降。臨出澗前再入林,最後出澗處築有一小蓄水池,堤邊有一紀念牌謂某某志願團體在七十年代興建的,可證此澗應為「土地灣村」的重要食水來源。再出,澗又變成人工引水道,滙合「右源」而入地底。

總括說來,因「土地坑右澗右源」有幾個位攀不得,故相對來說,此澗最富攀爬之落,難度二星。



鶴咀西坑



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

塘面坑

塘面坑」,又名「北大刀屻南坑」,在「香港山澗叢集」內稱作「林村上坑」。



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

馬麗口坑左源



蛇山北坑

蛇山」,「英名」「諾丁山」,即地圖上誤稱「龜山」之山丘。「蛇山」以東,隔聞名的「龜背灣」相對的「白筆山」,其土名才是「龜山 / 烏龜嶺」。「蛇龜相夾之山門」,即「大峽道」通過之處,為「龜背坳」。

回說「蛇山北坑」為一短少的溪流,只有少許的攀爬之樂,卻是進出「蛇山」的捷徑。


木魚南坑



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

大雷左澗

是澗為聞名的「大石石澗」和「大雷石澗」之間,發源自840米「荒廢軍營」的獨立的溪流。可能由於入口過於林密嚇人而少有人踪。於網上查看,只見幾年前有隊以「大雷左中右三源」訪遊此澗和「大雷石澗」的主源。但該隊旅行隊於420米高度離開並橫移入了「大雷石澗左源」以致不能全溯此澗。故此,此澗中上段可謂全無人踪,毫無路標,遊人到此,實要小心揀路前進。

此澗最大特色有兩點,一,澗呈大開大合之勢,往往開揚一小段又隔以莽林封路,遊人需奮力中路突破,或繞路前行,尤以500至600米之間最為困足。二,於700米遇見巨壁橫亙於右,壁中又伏岩中通通,又隱藏「一線天」的線罅景色,喜荒澗者實不容錯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