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

黃竹瀝

遙遠的「黃竹瀝」,又名「沉船坑」,上次訪遊時已是至少十六年以前的菲林年代。當年更在全無資料的情況下首遊「短咀」再北的「蚊灣」和全溯「蚊坑」。記得當年被「沉船坑」一坑深切的雄偉峽谷景緻深印腦海…

望著雄偉的「短咀」踏草坡徐徐下降:

米粉頂  / 調羮尾」東面山腹為「黃竹瀝」及其支流的發源地:


S形刻蝕峽谷:


大灣」,又名「大浪灣」;故此「沉船灣」,又名「二浪灣」:

從另一角度,「短咀」南望「東灣山 / 捉麻婆頂」東北山脊下延至「沉船灣」:

(左):早期訪遊此灣的人多從此危險風化溝位下降;   (右):現可從林邊陡坡下降


終於抵達難以進出的「船頭瀑」:


早前人氣急升的韓劇「太陽的後裔」,劇中有個原名「Navagio Beach」,後稱作「 Smuggler’s Cove」,也稱作「沉船灣」的懸崖邊小沙灘。香港其實一早已有一個「沉船灣」。



今孤生走我路,都是不要冒險跨越「船頭瀑」右旁的崖壁棧道。回走山徑繞走至分源位入澗:

30米分源位,左為密林小坑狀;右為主源

先回走下行澗道一番,也有兩旁崖壁相夾的峽瀑:


返回分源位後,開始上溯美麗的澗段:



回望美麗的S形峽谷位:

大水時應很靚的流水石坡面:





尾段臨出澗的美潭:

峽壁阻路的「船尾瀑」,需在右方覓路離澗:

離澗時回望兩壁互峙的直削峽谷位:

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

銀灣坑

小西灣(舊稱「小柴灣 / 馬塘」)」以東,未填海前,「砵甸乍山(土名「馬塘山」)」東北下延成一斧頭狀地形,斧頭東西各成一岬角,西為「雞脾下」,即今「小西灣海濱花園」,東則為燈塔所在的「黑角頭」。黑角頭以南,有一絶壁懸崖下的碎石灘,名「銀灣 / 上南灣」。

今在「小西灣」沿「龍躍徑」上山,中有一暗路下達「銀灣」,然初段下降位坡度甚高,更須小心依繩而下,平安到達「銀灣」後,向南繞行一小段,便至一甚為向內凹的神秘峽谷位。此谷位因在「銀灣」以南,姑名曰「銀灣坑」。

記得十多年前曾與友人試圖由「銀灣」進入坑口小海灘,但坑口兩旁圍以直崖阻路;欲高位繞入谷中又被樹藤密林阻隔,不得已只有離開。然此谷卻深印筆者心中多年。今初春大霧,潮濕非常,不欲溯行大澗,便試覓路前往一遊:

於「歌連臣角道」成功覓得溪谷下降:

中段為外露石坡面,可遠望「黑角頭」:


林中數塊壁位:


臨到小石灘前的數塊大壁:

以這塊瀑壁最具特色:


終於下降到想去久矣的小石灘,一還多年的心願:

除了泳綑、開林…只有沿溪下降才開蒞臨此甚少人到訪的孤灣:

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

浪茄仔坑右源

西貢半島」東南端,在聞名的「吹筒坳」東南方的半島,有被稱作「浪茄半島」。此半島幅員不大,但有許多瑰麗的岬角,更藏有很多美麗雄偉的石澗,少人探索的荒溪,可謂是尋幽探秘的樂園。

整個「浪茄半島」最為險要的石澗應為發源自「西灣山」,流至「浪茄仔」的「浪茄仔坑左源」。自十數年前探索後,甚為掛念,今與友人,先下降「浪茄仔坑右源」,至「浪茄仔」大休,再重溯「浪茄仔坑左源」而歸。

浪茄仔坑右源」其實在100米又再分作兩支,「左支」較陡而長,而「右支」則較易親臨。今從較多人選擇的「右支」下降:


右支」下望整個「浪茄仔坑右源」的谷位及美麗的「浪茄仔」沙灘:


中段也有絕壁聳立在旁:

夏日應成絶美的潭瀑:





夏日一個可暢快游泳的大潭:

沿澗下降,右方背景為「左源」的連綿高聳絶壁:


浪茄仔坑左源」和「右源分源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