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

丹桂坑

因流出「丹桂村」和「洪水橋村」而被稱作「丹桂坑」或「洪水坑」。「丹桂村」,不是因當地盛產「桂樹」而命名,而是因為「廣西桂系軍閥」民國將軍「沈鴻英」1925年被「國民黨」撀敗後,流亡至「元朗」,除解甲歸田建「沈氏大屋」「將軍府」,即「逢吉鄉 (逢凶化吉之意思)」外,也曾與「廣西」將領合力建立「丹桂村」,有「一片丹心向桂系」的意思。

而查「洪水坑」一名,與洪水也 () 無關係,應為「紅水坑」一音而轉成,是故此澗又稱作「紅水坑」。

紅水」一名,據「新安懸志」「山水略」記載「紅水山 (今「紅水坑」東高297米的山丘)在城南五十里,周環十餘里,昔傳土人於此遇賊,殲然,坑水盡赤,故名。」然作者「饒玖才」也懷疑因附近鬆散土壤為赤色,雨後每多沖刷而使溪水變紅。究竟誰孰誰非,應已無從考究。

註:真正發生洪水使人命傷亡的,最出名的,莫過為「大埔滘」的「猛鬼坑」,於1955年8月28日發生的山洪,共奪去了28人師生的寶貴性命。發生慘劇的橋位也自此稱作「怒水橋」。這些地方頗易令人混亂而誤會,故特此記載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