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西貢」「大浪坳」以北,一半島直伸於「赤徑海 / 赤徑口 / 東灣」東側,至「高流灣 / 較流灣」而盡,與「塔門洲」隔「塔門口」相對。半島上丘陵處處,其中高222米的為「東門二輋 / 大嶺墩」,亦有書稱此山丘為「東龍二輋 (註)」,稍北的為「東龍尾輋」。查「輋」應為「輋田」,耕地的意思,故此二名字用在山丘上,可能為誤植。
222山丘向南以降,為「二坳 / 大水坑坳」,西出一大山澗,土名為「大水坑」,應為整個半島水量最大的溪流,是故有此名稱。1972年11月水務處更在此澗築一水壩,並舖水管供水至「高流灣」。臨海處亦有一戶人家長居於此,據六十年代「李君毅」「上山臨海編」指出,當年訪遊至此,詢得村民姓「李」,與「赤徑」村民同村,疑由「赤徑」移居於此。今「大水坑」這有意思的名字不彰,行山人士只用「東龍二輋」這名字而將此大澗稱作「東龍二輋坑」,殊為可惜。
今盛夏至此一遊,發現此澗果真名不虛傳,下段澗容寬大,有瀑布可嘗,亦有大潭可供休息,過後為林中寬大河道,夏日澗水前行,暑氣全消。惟一缺點為此澗最後盡於往昔的輋田,由於棄耕已久,溪中及兩旁均變為莽林狀,需穿越茂密的灌木叢才可返回山徑離去。但總的說來,喜行大澗的,此澗其實不容錯過。
(註:有一舊地圖指出「大水坑」溪澗源頭近「二坳 / 大水坑坳」的耕地方為「東龍二輋」。HM20C地圖也有繪出耕地的位置。)
往「高流灣」的船上遙望其貌不揚的「大水坑」:
築有小碼頭的「大水坑」,背景為「西貢三尖」之首「蚺蛇尖」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水管路太密,索性cut下「深灣(仔)」開始綑邊過去。先入「灣篤」,據知六十年代此「灣篤」處梯田處處,今林中仍見乪田遺跡:
遙望「深灣」西處石屎路盡的村屋,「深灣村公所暨青年中心」:
回望「深灣(仔)」,此處至「狐狸叫」均滿佈魚排:
臨轉入「狐狸叫」,岩岸開始難行,幸水位剛剛不用濕腳…
因「赤麂」而呼曰「狐狸叫」的小灣,今有工程在小溪進行中,故沒入內查看,希望來日再有機會探索此溪:
接近二時,終至「大水坑」,留意有林中稍上有一村屋:
碼頭旁的雜物房?
「大水坑」的碼頭:
於碼頭回望「大水坑」:
「大水坑」出水處:
「大水坑」入澗位:
開始入溯:
稍入已有小潭:
回望入澗位:
竟成沖溝狀,兩邊直削,惟有澗水前行:
一處經沖刷形成的奇特地形:
回望這奇突的地形:
15米,兩支流出海面的溪流滙流於此:
20米,遇東西走向的山徑:
左相:東向的山徑; 右相:西向往村屋的山徑:
一場來到,當然去探一探「大水坑」的村屋。
左相,往村屋的林徑,都仍可通行;右相:村屋旁的儲水池:
左相,往村屋的林徑,都仍可通行;右相:村屋旁的儲水池:
「大水坑村」:
屋西面即有兩條山徑:
左相:左邊的山徑往上,估可沿脊返回「大浪坳」;右相:山徑往下,估可返回碼頭及其雜物屋:
山徑以上即有一大潭可消暑一番:
又一大潭:
40米,到水壩位了,流水更見豐溢:
1972年11月「高流灣供水計劃」中建成的水壩:
開揚的澗道,行來使人暢快:
遇兩層樓許高的主瀑:
有點似「禾秧坑」瀑布頂的「刀片石」:
臨入林前的開揚寬大澗道:
開始進入漫長的林中河道,濯足前行吧﹗
80米,左小源插入:
左相:左小源入口; 右相:右主源續入:
90米,一較大的左右分源處:
左源:
右源入口有帶,當然跟帶入:(註:此處輋田處處,土名「長瀝尾」)
開始有點密,但也通行:
100米,又一個左右源也差不多大的分源位:
左相:左源; 右相:右源
跟左源入:
真的頗密了,常要剪刀開路:
此處附近突然左手臂被針了一口 (但見不到蜂,只覺刺痛…):
慢慢剪通續入,小溪也開始爬升。此時左右也有乪田,為往日輋田遺跡,但被密林覆蓋:
至此位,溪太密了,還是從溪左方(下圖)開始鏟上山:
170米,接近五時,終返回橫腰山徑,完成夏日另一石澗之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