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針山西坑」或「針城石澗 」、「 針城坑」,泛指聞名的「香港三尖」之一的「針山」向西流至「城門水塘」的4至5條溪流。
查此幾條溪流,只有三條有人溯過而矣。最早有人探遊的,應是水量較豐,但源頭較低,偏向南方的支流。此溪自馬路口隆起一飛瀑,近日開始多人探訪。早歲的「陳伯專輯」內以此為 (1)「針城坑」。今跟從此專輯前人的叫法,但改以「石澗」二字,呼曰「針城石澗」。
回說此「針城石澗」,於馬路以下「緩跑徑」為最水豐的溪流,夏日每多遊人於此歇息。然除了早年的「陳廣源 (即陳伯)」,現深入探究者可謂絕無僅有。其實,入溯一小段轉上右源,就見一瀑布聳立於此,為一清幽之地。瀑頂不遠,就可至馬路。
馬路以上,右源較水豐,但較平緩,似無人探索過。今轉行左源,左源馬路口已見一飛瀑流水瀉下,頗有危姿,遊人宜小心攀上。瀑頂還有一兩小瀑,惜溪流即變得叢林密佈,唯有於左方摸上西脊路上達麥徑而完成旅程。
「緩跑徑」入口:
小溪流水:
220米為「針城石澗」左 (相左大石側) 右源 (相右石坡面) 分之地,取右源而上:
突然聳立一橫亙的崖壁:
崖壁右邊成一瀑布:
於左方攀上回望此開揚位:
瀑頂仍起一小瀑:
經平緩的一段溪流便至馬路:
轉至左源攀飛瀑:
zoom-in view of 「針城」飛瀑:
先攀扶小瀑流而上:
飛瀑在前:
不欲正攀者宜從右方崖壁盡處覓路上行:
景色不錯的飛瀑頂 (背景為「禾秧山 / 假大帽」一帶:
還要克服一小段濕滑瀑流:
於西脊疏林奮力上行中:
脫離林海,返回「麥徑」的康莊大道 (背景為「針山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