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地圖有記載的「大水坑」總供有三條 (註),均為闊大水豐之途,值得一遊細嘗。其一是「沙田」「小瀝源」的「大水坑村」旁的溪條,即聞名的「馬大石澗」。其二即是「青山半島」「大水坑村」旁的「第一代九大石澗」「青大石澗」,其土名亦名「大水坑」。至於今所介紹的「大水坑」,位於「梅窩」和「愉景灣」之間的荒山,因建有「熙篤會神學院」使水源受污染,故鮮有人探索。
然此澗遠在海面也可遙見其兩塊寬大石坡面,惹人一探究竟。只要肯鑽過入口處的草叢蔓枝,小心踏石面而過,就可欣嘗其兩組大瀑布。下方的瀑布高而斜;上方的則寬大,且分幾層滑坡瀉下,氣勢非凡。雖然澗道短少,也可暢快遊歷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自海上也可遙見「神樂院」和其下「大水坑」的大瀑壁 (其實在恰當角度可見上下兩組大岩壁):
到海邊的小碼頭。左方為「大水坑」出海處的小沙灘:
「愉景灣」下船的人多,此處則只有幾個人下船:
原來有石屎小徑駁至小沙灘:
早上才開花,甚為常見的「厚藤 / 海灘牽牛」:
「大水坑」入海處:
幾靚的:
「大水坑」此處成一河道:
樹影婆娑的河岸:
「大水坑」於入海前分作兩支入海,下為右支入口。曾嘗試由此右方讚入,但頗密且多大海沖來的垃圾,唯有改向左支突入:
過橋後有完善小徑深入,看地圖估可行至「梅窩」,但樹上有牌寫有不通云云…於樓梯右方突入,就是左支入口處:
此處另有左右兩處流水,下為右邊的流水:
下為上圖的左方 (可將兩圖連結來看),可見左邊的流水,似較為可通,就此開始向上溯行:
鑽入後,都算暢通:
但旋即澗道收窄,河旁長滿雜草。由於決不澗水,故需時鏟過這些稍密的草被:
也要穿過「野芋 / 海芋」:
就是穿過這些地方出來的 (回望中):
穿出終可見開揚的澗道 (伴以通常見於沼澤荒田的「芋」):
可輕鬆上行了:
到了「大水坑」臨入海前分作兩支的位置。圖中「野芋」正位於兩支之間:
右支下望,石坡面似乎更為闊大:
再上河旁又稍密:
穿越草叢時回望分支位:
澗道現被蔓藤包圍,細心看,內藏一瀑:
此時右方出現期待已久的大石坡面,當然捨難取易,往石坡面享受攀爬之樂:
回望剛穿越的地帶 (見不見到前一幅圖的「野芋」)…
就此往上攀,幾好爬呢﹗
爬上一級後回望這草盛的地方。就是在相右方草被覆蓋的谷位過來的…
豁然開朗,易行的石坡面:
回望「大水坑」入海處的小沙灘和遠處的「坪洲」:
然此時左方正傳出隆隆聲,為大瀑布所在﹗
當然攀下望望,見峽位深陷:
而前方即為高約2層半樓高的瀑布:
瀑布頂下望這峽谷位:
瀑布頂的小瀑,隨即就要入林:
樹椏橫伸阻路,稍稍穿過便過到。但這些樹椏和下段茂密的草被,可證是澗已有一段時間沒有人探過:
樹椏下的小瀑流:
跟著開始出現一些滑坡流水,就快到第二組大瀑布區,但此時天空傳來雷聲,再灑下雨粉…
前面澗道又分作二流,下為左方較靚止的流水:
沿右方流水穿過樹椏而上:
小型滑坡飛流出現:
再上即為第二組大瀑布的開端,但石面已開始濕滑難行…
惟有左方稍緩處小心繞上:
就是要在雨粉天氣下克服這些青苔滑壁…
瀑布其實很可觀,但現要在林邊上行及觀看:
如斯光滑無憑的滑坡,在濕滑下都是不要正面挑戰為好…
這個坡面思前想後在下雨天都是挑戰不過,因一失足會直跣到底…惟有在左方鑽入林中繞過之:
繞過一級後回望 (若好天應可正面靠摩擦力而上):
此級也要左方繞過:
繞過上方的滑坡後就可橫越澗道至右方再上。下圖為橫越時影的:
連帶下方的瀑流,此地實為一大片瀑布,超正﹗
大瀑布右方的石坡面:
右方上行時影回這大瀑流:
石坡面上方稍密:
石坡面頂下望:
向左cut回大瀑流頂方:
澗道入林了:
變成林中河道:
到「神樂院」的堤位:
前方必須澗水方可前行,算了,不行了…就從右方疏林離去,可駁回「聖母像」處的小公園。下為脫出處:
「聖母像」的小公園:
「神樂院」正門口處的橋位:
其實澗道此處仍非常寬敞,但因不想澗水,就不行了:
源自「法國」的「熙篤會神學院 / 天主教苦修院」正門口:
自海邊遠處也可遙見的十字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