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

蝠鼠西坑

大澳」以南高374米的山丘,現地圖上標註為「牙鷹山」,實為誤植。經「黃垤華」攷之,正名應為「蝠鼠山」或「蝙蝠山」「牙鷹山」實指其西北高202米的小丘。較舊的書籍曾記載,「大澳」以南這山丘遠看如「牙鷹展翅」,入海處為「牙鷹角」。觀其描述,再看山形,真以202米的山丘作「牙鷹山」更覺恰當。故源出「蝠鼠山」以西,流入「二澳」海灣的溪流應正名「蝠鼠西坑」

回說這條「蝠鼠西坑」在未受泥石流破壞前,於分源位稍下,開揚的石坡面澗道 (為觀看「二澳」、「雞公山」的良好位置) 突然成三級飛瀑而瀉下 (下圖),兩旁崖壁頗為特別。當年順澗下降時,全無路跡,很多時需於瀑邊踏茂密的蕨類植物而下降。

惜此澗於 08 年也遭特大黑雨引發山泥傾瀉,澗貌完全受破壞。受破壞初期,澗口石屎路更堆起一大堆泥石土坵,搖看這三級飛瀑也變得面目全非…今雖事隔多年,但訪遊者仍應小心石鬆及落石,小心從事。